《湖州十八景图》福山院

在今福山,福山又名小敷山,“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,是沈下贤旧居所在地”,现属康山街道福山村,如画中描述“郡城西十二里四周平田曲水,深松古橡荫蔽天日。”,沈下贤即沈亚之(781-832)吴兴人,著名文学家,工诗善文,旧居所在。晚唐诗人杜牧有首七言绝句《沈下贤》:“斯人清唱何人和,草径苔芜不可寻。一夕小敷山下梦,水如环珮月如襟。”,在追忆沈下贤时也提到了福山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乌瞻山

乌瞻山位于浙江长兴西。清康熙《长兴县志》:“乌瞻山,有二岭,在县治西三十里。高八十丈,围二十里,峰峦秀拔。亦宜茶,名云雾。”,初称乌子山,后乌瞻山。顶有两峰,主峰海拔514米,北乌瞻山距主峰500米,海拔438米。上有法济禅寺,山上有杨仲庚墓。相传鼎盛时山顶建有三十六寺。据县志记载,唐朝陆羽曾经在乌瞻山试茶,宋时有著名隐士杨仲庚隐居,明朝长兴籍著名诗人徐中行为山寺题记,今古碑保存完好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沈长山

沈长山在今小莲庄公园东南四公里处,现吴兴区八里店镇紫金桥村内。如画中描述“旧为休文别业”,沈休文即沈约,南朝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地理位置即“故云南去里许即前山漾,前山漾即今钱山漾,入省之要衙也,山多美竹”。相传山上有真武庙、圆通庵、古桂亭,明代郑明选、吴梦旸,清代的吴绮、汪文柏都留下了诗篇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黄龙洞

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区北郊9公里弁山北麓,从弁山大道杨丘线支路那里上去就是了,旁有摩崖石刻,石刻字大如磐径,高90厘米、宽87厘米。由楷书大字系黄庭坚所题。地名相传五代(907—960)梁时,有黄龙破洞而出,由此得名。明代陶宗以《辍耕录》载:“黄龙洞北枕太湖,其山皆怪石林立,洞旁壁立千仞,俯瞰不能见底。”。北宋湖州太守苏轼有《卞山龙洞祈晴诗》:“吴兴连月雨,釜甑生鱼蛙。往问卞山龙,曷不安其家。”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碧岩山

碧岩山乃今碧岩寺附近山峰,位于长兴县城东南15公里,在弁山主峰(云峰顶)北麓,海拔300多米。因岩石垒峭于山腰,望之若苔绣藓错,故称碧岩。如画中描述“山多古木,寺藏其中,虽然被村民侵伐殆尽而游者鲜矣,但岭崖飞瀑不减清致”。清同治《长兴县志》载:“碧岩在弁山,弁有三岩,曰秀岩,曰云岩,曰碧岩,惟碧岩最胜,上有碧岩庵,俯视太湖,洪涛万顷,弥漫无际,岩旁有瀑布泉二道。”据明张睿卿记载有12景:龙口、七星台、石壁、瀑布泉、珠帘水、金莲池、砚池、香炉峰、酌泉亭、望湖亭、不朽木、舍身崖。登上碧岩,有“珠帘水、瀑布泉”,堪称二绝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包阳湖

包阳湖即包漾湖,位于今长兴县夹浦镇陶家湾村,东临太湖,向北十几公里就是宜兴地界了。地理位置符合画中描述“自此数里东出太湖甚近,北至香山可数里,过了此地,便是宜兴界”。香山是长兴县北部贴近太湖的一座小山,旁有香山村,距县城15公里,据清《长兴县志》记载:香山原名兰香山,”在县北三十五里,高五十丈,周十里,东枕太湖,多出兰蕙,今土人名香山”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吕山汇

吕山汇位于今长兴吕山乡吕蒙大桥附近水域,即泗安塘和长兴港两水交汇之处。相传是吕蒙曾经屯兵的地方。吕山为弁山余脉,吕蒙(公元179年-220年),字子明,汝南富陂人,三国时吴国名将,曾在长兴吕蒙山雄踞立防,吕山故此得名。如画中描述“吕蒙曾在此居住,为弁山余脉,入吴兴城中必经此地”相符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长超山

长超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北部 ,地处湖州东南15公里,山高98.5米,为南浔区最高峰。据光绪《归安县志》记载:长超山,又名湖跌山,湖跌山,在府东南二十五里, 山侧有湖,广二百顷,名湖跌漾。山上树木茂盛,登高远望四周河漾环布。山东侧有广济寺,近年考古发现该山有西汉墓葬珍品。如画中描述“归安山尽处东南,一望平洋,七十里至涵山(即今含山)即崇德界,中无复有山”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道场山

山名,在浙江湖州境内,今道场山,山下有万寿禅寺,南朝梁时如讷禅师筑庵于山,遂得名。如画中描述“郡城南去可五六里,为伏虎禅师道场,上有伏虎亭,望湖亭南可见武林诸山,北尽震泽群峰之胜,俯窥城郭楼台佳丽如画”。相传如讷禅师曾与虎同居岩穴,因尊为“伏虎祖师”。万寿禅寺始建于唐僖宗中和年间(881—884年),初名无可考。五代吴越时(895—978年)曾名“吴兴正真禅院”,北宋改名“妙觉寺”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归云庵

归云庵地理位置约在今桂花山公墓附近,因画中描述“在道场山南麓,庵之前为金盖山,多云故名”。庵内有孙太初墓,关于归云庵的诗很多,有清朝吴绮的《归云庵夜泛同愚山阮怀诸子》,《归云庵拜孙太初墓同燕孙作》,吴绮官至湖州府知府。清代张鉴的《归云庵怀孙太初》,清代诗人厉鹗的《归云庵拜孙太初墓》。我想,能够“夜泛”的话一定附近有小湖,因此推测可能在靠近大枝山那边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洞山

洞山百度地图可查,在今宜兴竹海风景区南侧,地理位置也与画中描述相符,山南麓果然有仙人洞,合画中描述“在合溪西北五里,有二水合流其前,合溪之名盖由此而立,洞可容百人”。明代周高起撰茶文化著作《洞山芥茶系》,记述茶的起源及典故以及洞山芥茶的品位,书云:“罗芥去宜兴而南,逾八九十里,浙直分界,有一山冈,冈南即长兴山。两峰相阻,介就夷旷者,人呼为夯,云有八十八处。前横大涧,水泉清驶,漱润茶根,泄山土之肥泽,故洞山为诸芥之最。”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仙顶

仙顶即今西塞山妙峰,仙顶寺处。古书云:湖州栖贤山亦名西崦。去郡西二十二里。自山麓盘折上行六、七里达于绝顶,曰妙高峰。去峰下二里许有石室,旧传有居此成仙者,因名其处为仙人顶。冈阜平旷,群峦环抱,泉生石间,不涸不溢,盖天然胜境也。在山顶可闻东侧高铁湖州站广播声音,如画中所述“距郡城西二十里,旧有仙人居此故名,山之南即栖贤嶺多竹,吴兴之笋唯此最佳,土俗淳厚为郡之仁里”。栖贤嶺即附近栖贤禅寺所在地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合溪市

合溪地处今长兴合溪村,地理位置在洞山西侧,如画中描述“溪流自洞山之西合至此而潴深可泊舟,民居遂聚焉,商贾贸易于是为盛”。合溪发源于煤山镇西北襄王岭南麓,由西逶迤向东经过中游的画溪、下游的箬溪,从太湖街道新塘村注入太湖。其源一为由襄王岭汇聚白岘诸山之水的杨店涧,二为煤山镇东川、西川汇聚煤山北部诸山之水,这两涧在煤山大园汇合称北涧;三为源自青岘岭汇聚槐坎诸山之水的梓方涧,又称南涧。南、北两涧汇聚了西北群山中的涓涓细流,在草子槽合为一涧,故称“合溪”。

《湖州十八景图》凤皇山

凤皇山又名凤凰山,山似巨凤,羽翰青翠,龙飞风舞,原名“凤凰山”。唐肃宗时,文喜禅师在凤凰山建“仁王寺”,山以寺名,凤凰山就有了一个具宗教文化印记的名号:“仁王山”,今之仁皇山。如画中所述“一名仁王山有寺,弁山之枝脉也,以其形似鸟故名,上有台石可坐数十人,俗称凤凰台云”,看来古时仁皇山顶上应该没现在这么大。明代邹思明的《登凤凰山记》,清代韩禹甸的《游仁王山记》,写的都是此山。